摘 要:本文针对高校后勤的特殊地位,为更加有效的实现其服务宗旨,从为社会主义教育服务的政治方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共同价值观念的企业文化;依法管理,规范服务的经营理念;勤奋务实的工作精神等六方面论述了创建和谐后勤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后勤; 和谐;创建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进行了多年,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我国当前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了高校后勤仍然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承担着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员工服务的重任。高校后勤工作庞大、繁杂,且与每一位师生员工利益有着直接联系,现实利益冲突性和服务性导致后勤仍是高校矛盾较集中的地方。为有效的维护社会和高校的稳定,更好的实现后勤服
务宗旨,必须创建和谐后勤。
一、坚持为社会主义教育服务是创建和谐后勤的政治宗旨
教育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服务,我国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校后勤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旗帜鲜明的坚持为社会主义教育服务这一政治宗旨不动摇。
(一)干部更应讲政治
高校后勤的工作庞大、繁杂,后勤干部在忙于事务性的行政工作时,往往忽略了学习,特别是政治理论的学习。为此,我们应在努力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更应关注国内外大事,学习先进政治理论,在后勤具体实践过程中,炼就一身过硬的政治素质。应立足后勤而高于后勤看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持为社会主义教育服务;才能统观全局,正确处理高校后勤工作;才能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原则,有的放矢。
(二)员工更应讲育人
高校后勤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门,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为此,后勤员工更应有鲜明的育人
态度,在规范服务的同时,更应注重“身正为范”。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发挥环境育人功能;以热情、周到、细致的工作去感化、引导学生,在提供满意服务的同时化矛盾于基层,充分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创建和谐的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他说,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休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处开放,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高校后勤因其工作的特殊性,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应结合各自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为此,应正确处理两方面关系。
(一)坚持以为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高校后勤在配合学校培养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健
康生活的同时,一定要把安全放在战略核心地位。如连最基本的安全工作都保证不了的话,更何谈教育,何谈稳定发展呢?
高校后勤承担高校广大学生、教师吃住等多方面的服务,其中涉及到许多安全工作,如劳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在建立健全安全制度的同时,应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重点以人防为主,技术防范为辅。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决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不能有丝毫松懈麻痹思想,要坚持长抓不懈。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即“一保安全、二保稳定,协调发展”。
(二)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基本已按企业模式运作。如果单纯从企业来讲,即谋求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利润,但高校后勤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还承担着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服务的重任,这就要求其社会成本最低,必要时可暂时牺牲经济效益,以维护高校和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如:2005年哈师大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我校后勤在学校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出色的完成了专家组的接待和服务工作,为学校的评估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三、创新是创建和谐后勤的动力之源
创新是指引入或者产生某种新事物而造成变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就创新本身而言,它不仅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保证,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实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后勤在实现和谐发展道路上必须以创新为动力。
(一)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高校后勤因行政事务性工作繁杂,使我们的干部、员工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学习,对国内外大事,社会的进步关注、了解的不够。久而久之,造成后勤理论水平不高,观念滞后,干部员工素质下降。要根本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我们后勤人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不断更新观念,加强学习,在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紧跟社会前进的步伐,更好的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具体工作中,要具有创一流的精神和勇气,把每一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水平,力争在同行业中独树一帜。
(二)以学习型组织为依托
创新是以教育、知识为基础,通过人才来实现的,因此高校后勤的创新应以学习型组织为依托。首先,大力引进经营管理人才和各类技术人才,建立良好的引进和储备人才机制。其次,立足现有人员和岗位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鼓励在职人员深造学习。最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全体员工形成“勤于思索、乐于学习、善于实践”的良好习惯和作风。
四、文化建设是创建和谐后勤的精神之花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高校后勤文化是各部门相互协调,发挥整体优势的润滑剂,是员工形成健康、和谐氛围,提高工作效率,产生凝聚力的精神力量。同时,也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
高校后勤文化就应坚持“三服务、三育人”的服务宗旨;(“三服务”即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科研,服务于广大师生员工。“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应坚持“讲政治、懂经营、会管理、精技术”的行业理念;应坚持“勤奋务实、开拓创新、以人为本、规范服务”的工作方针。只有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念被每一位干部、员工深刻理解并自觉接受,才能形成后勤文化的灵魂,并在实际工作中产生强大的力量。
(二)倡导和营造积极健康、活泼和谐的员工氛围
员工是企业的主人,倡导和营造积极健康、活泼和谐的精神氛围,会对企业各方面的工作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凝聚作用、激励作用、约束作用、导向作用、纽带作用和辐射作用。这样,在管理通畅、制度贯彻、人才发挥、市场开拓、形象展现等方面都可得到益处,在各做各的事的同时,企业运转多了一层最好的润滑剂和推动力。
(三)形成积极健康、轻松活泼的外在文化表现形式
高校后勤的共同价值观念,员工良好的精神状态,要通过积极健康、轻松活泼的外在的文化形式来展现。首先要大力表扬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弘扬共同的价值观来凝聚员工。其次要形成文化品牌(如:文化节等)来激励员工。最后要以轻松活泼的艺体活动来影响员工。
五、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规范服务是创建和谐后勤的必由之路
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并且是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高校后勤因主要立足于高校,面向校内,在规范服务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依法经营和管理方面却相对滞后。面对法律素质越来越高、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的服务对象,以及高校后勤进一步融入社会,拓展校外市场的需要,都要求后勤各实体依法经营、管理,照章纳税。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因工作疏漏和人为失误而造成的损失,才能更有效的维护服务对象的权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因此,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和规范服务是创建和谐后勤的必由之路。
六、勤奋务实是创建和谐后勤的法宝
高校后勤工作庞大繁杂,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干部和员工都要有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和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高校后勤只有坚持勤奋务实的工作态度和精神,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才能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才能形成共同价值观念的企业文化;才能走上依法经营,规范服务的康健之路!
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高校后勤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服务质蜜和管理水平,关系到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生活。建设一支适应高校发展的高素质后勤队伍,是增强后勤竞争力的基础,是维持学校正常生活秩序、确保学校稳定的关键。